音乐治疗仪用于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方法、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1066
2020-12-24
① 相关学术史梳理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成长经历及社会压力,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近年来的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心理困惑、障碍乃至变态导致的行为异常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该群体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也导致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宁受到损害,引起党和政府以及教育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早在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路径。2001年教育部教社政【2001】1号文件进一步明儿了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工作原则、基本思路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指明了方向。由此,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深入发展,各高校陆续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于音乐治疗
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详细记载了“五音”与“五脏”的关系及“五音疗疾”的原则,是存世最早的音乐治疗的文献记录,可惜具体方法失传。当代学者根据古籍记载,结合现代音乐医学理论,对“五音疗疾”的方法进行了复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这些方法,大多局限于“听”和“唱”的范围,与针药等中医的常用手段尚未进行深入结合。
西方音乐治疗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自二次大战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音乐治疗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随后传到欧洲。1980年代我国学者将其引进推广,并成立了全国性的研究学会。目前,国内有不少高校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并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不同阶段的学历教育。由于其学术源头来自于美欧,故国内的研究大多秉承了美欧音乐治疗学以心理学为主的价值取向,强调音乐技能在治疗中的作用,使其在我国心理/精神学界的普及应用受到阻碍,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于普通生理疾病的治疗,西方音乐治疗学更显得力不从心,无从入手。
② 研究动态
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世纪以来,将音乐治疗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近几年的报道逐渐增加。从研究内容看,大多研究仍然沿用西方音乐治疗学的思路,受试者以聆听、演唱等简单的参与形式为主,治疗以单一的心理学价值为取向,音乐治疗大多作为心理干预的辅助手段,难以独立发挥作用。从应用范围和效果看,应用尚未普及,适应症范围有限,对普通心理问题效果不够突出。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大多不具备足够的音乐技能,即兴式的音乐治疗对他们来说是力不从心的事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音乐治疗在高校的应用。但多数研究表明,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幸福的治疗”,符合大学生的口味,深受他们的喜爱和欢迎,是一种很有前景、值得推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手段。如何能够以更简单的方法、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的工具来实施音乐治疗,成为业界期待的突破点。
我校研究及实践
我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建立专门队伍,引进吸收多种手段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从去年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音乐治疗仪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试验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干预、心理危机处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效果。为进一步开展规范化研究,探索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系统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③ 学术价值
借助现代手段,软硬兼施,科学高效
以音乐为媒介进行心理调整,同时以音乐振动对人体经络产生的作用进行生理干预,与传统心理干预方法相结合,这样不仅发挥了现代化工具一定程度替代人工的效能,缩短了干预时间和周期,提高了干预效果,而且能够受到学生欢迎,利于普及和推广。本课题的研究,以借助音乐治疗仪这一科学工具为特色,有别于以往研究重“软件”(教育、咨询方法和技巧)、轻“硬件”(仪器设备)的做法,力图通过有效运用现代化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对重度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有效降低转诊率。
基于中医理论的心理干预方法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心理和生理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本课题研究充分利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心身同步干预,取得双效协同。在对人进行情绪、感觉、意念的调整时,充分重视对身体的刺激和调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研究利用中医“五音疗疾“的理论方法,从心身两个方面同时入手,将有效提高心理干预疗效,有利于培养心身强健的新一代大学生。
④ 应用价值
n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工作提供一种低门槛、高效率、受欢迎的心理干预方法,并揭示这一方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将这一方法有机融入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这对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